中国教育快报网 > 滚动新闻 >

身陷信息茧房,我们如何破局而出?

发布时间:2022-12-04 21:55 作者:刘青 来源: 网络

  “到了饭点,饭菜齐刷刷上桌,且慢,开餐前,还有份重要的“佐餐小食”。支好手机,打开视频,早已成为吃饭时的标配。没有“电子榨菜”,真的不能吃饭吗?好奇怪,早上小红书首页推荐全是世界杯信息,我可没搜索过,难道是昨晚聊天时不经意提起过?”

  不知从何时起,原本只是通讯工具的手机仿佛成为了我们的灵魂伴侣,为什么没有手机就度日如年,为什么手机不在身边就会有慌乱感?其实我们早已在浑然不知中躲进了信息舒适圈,落入了信息茧房陷阱。

  究竟什么是信息茧房?2006年,哈佛大学凯斯·桑斯坦教授在《信息乌托邦》一书中最早提出:在信息传播中,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,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信领域,久而久之,会将自身束缚于像蚕茧一般的‘茧房’中。

  作茧自缚,偏安一隅

  生活在互联网、大数据时代的我们,为何总是难以逃脱信息茧房?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,基于用户聚类和偏好的推荐算法研究日益成熟,使得信息呈现指数式增长的态势,也更便捷智能获取个性化、针对性的信息,但我们并不具备像计算机那样超强信息处理的能力,很容易因信息来源、认知程度、个人喜好导致不严密的思维、产生不对等的信息,从而进入一个过度简化的世界,形成固化的信息茧房。

  微信、微博、抖音、B站、小红书……关注、订阅、收藏、点赞、转发……你以为无意间的点击浏览,其实娱乐平台、搜索引擎、视频软件等早已留下了我们的发言偏好、点击偏好。我们乐在其中,不知不觉也慢慢被同质化、标签化、碎片化、流程化。从此,生活中可能只存在两种信息,一种是所知道,另一种是所知道在哪能找到。

  然而,个性化推荐的算法所带来的定向推广内容,真的可以做到“人人都是VIP”吗?事实,并非如此。当下,青年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,如果长期陷于信息茧房,躺平在信息舒适圈,因所谓“个性化”“定制化”偏好,在空间封闭、信息窄化、观点趋同的影响下,将容易在汹涌澎湃的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,对其认知水平深化、媒介素养提高、个人三观确立产生深远影响。

  破局而出,走出迷雾

  “信息茧房”效应就像科技发展所投下的一枚迷雾弹,青年学生该如何破局而出,走出迷雾?纵观历史,这一决定权始终掌握在每个人手中。

  一、翻越回音室,不做他人思想的跑马场。

  世界不会直接给我们答案,我们必须学会构建并使用批判性思维。不要在网上做键盘侠,不要轻易被带节奏,不要随意贴标签,而是增强信息辨别能力,从质疑自身、周遭与世界开始,全面了解多元的意见,理智对待传闻,让子弹先飞一会。

  二、跳脱舒适圈,不做网络信息的偏食者。

  综合运用报刊、杂志、广播、电视、网络、书籍等传播媒介,丰富信息获取途径。主动去学习系统化、体系化的知识,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。提升媒介素养,多从主流媒体获取权威信息。翻越信息窄化的藩篱,探索未知领域的内容,尝试进入公共领域。

  三、走出同温层,不做虚拟社会的空想家。

  线下交流是传递信息、交流学习、拓展视野、深化认知最原始也最有效的途径。需划清现实和虚拟网络空间的界限,防止以“键对键”取代“面对面”,加强线下人际交往,结交不同年龄、学历、专业的朋友,打破同质化信息壁垒。

 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,0和1二进制演化出链接53.2亿人的互联网,其本质是让我们走向广袤的空间,完成从二元到多元的心智转变。亲爱的朋友们,让我们一起逃离信息茧房,让原本被偷走的时光重回自己手中吧!

  作者:温州大学 何奔奔

分享到:

相关阅读

最新发布
点击排行
教育新闻

中国教育快报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使用

Copyright@2000-2020 www.eduyt.cn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