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当留学热潮遭遇 “教育泡沫”
2024年以来,上海的日本留学市场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热态势。据日本学生服务组织2024年5月发布的报告,2023年日本国际学生近28万,其中中国大陆留学生同比增长 11.2%,近十年来中国赴日就读高中的留学生人数更是翻了约10倍。与此同时,日元汇率持续跌破1:20 关口,叠加日本央行长期负利率政策,赴日留学成本较五年前下降近 30%。上海浦东某留学展上,标有“50万日元读日本名校”的广告牌前挤满咨询的家长,“低分高就”“双学籍保录”等宣传语直击中产家庭的教育焦虑。然而,在这繁荣表象的背后,日本高中培训机构的乱象却悄然滋生,犹如隐藏在暗处的礁石,给满怀期待的家庭带来诸多潜在风险。
记者历时三个月追踪调查发现,这场“日式教育淘金热”背后,正滋生出一条资质造假、师资注水、升学诈骗的灰色产业链。
资质迷雾:从“大学附属”到“国际课程”的身份伪装
在浦东陆家嘴写字楼内,挂着“某某大学国际高中部”招牌的机构多达17家。记者核查发现,这些机构多隶属于教育科技公司,与所挂靠的大学仅存场地租赁关系。以被多次举报的上海纺工大日本课程中心(纺工大日高)为例,其运营主体上海赤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实为注册资金50万元的小微企业,却借用上海纺织工业职工大学的“国际教育中心”名义招生。这种“身份镀金术”已形成行业潜规则:某教育咨询平台数据显示,上海现有超50家标称“日本方向国际高中” 的机构,但具备民办高中办学许可证的不足十家,其余均以 “培训公司”“研学机构”名义运营。
专家指出:“中国学生若在未获认证的机构就读,其成绩在日本大学申请中等同于社会考生,存在被直接拒审的风险。”
据家长反馈,其在参加纺工大日高开放日时被告知,从纺工大日高考入“日本九大美院” 的学生众多,但招生老师展示通知书截图却模糊不清。同样的情况,在其他的日本留学机构、日本高中比比皆是。相较于七宝德怀特、上外附中等有名有姓的真实录取名校的喜报,纺工大日高等机构的喜报则大多语焉不详,让人辨不清真伪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数据显示,2023 年因就读“野鸡高中”导致无法认证的案例激增200%该校官网宣称“2019年成立”,实际2021年才启动招生,其主推的“Congina学籍”实际仅是一项国际课程的认证,并非教育系统认证的学籍,这意味着学生就读后可能只能拿到一张中日两国均不认可的“真空文凭”。
此外,行业内还有更隐蔽的操作“成绩包装产业链”:有中介透露,通过伪造高中成绩单、购买日本语言学校推荐信,甚至PS教授签名等方式,可将EJU成绩300分的学生包装成550分,收费从5万到15万元不等。
学历认证的灰色地带成为骗局温床。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数据显示,2023年因就读“野鸡高中”导致无法认证的案例激增,其中多数涉及未获中日两国学籍的“双无学生”。一位在日留学生家长展示的协议显示,某机构承诺“保录帝京大学”,却在学生抵达日本后告知“需先读三年专门学校”—— 这意味着高中三年学习在日本教育体系中完全失效。
师资黑洞:N2 水平教高中生,兼职实习生撑起教学链
在BOSS直聘搜索日本高中教师,月薪8-12K的岗位要求普遍为:日语N2以上、接受应届生,某机构招聘文案甚至写着:混血优先,实习生可兼职 。
社交平台上,#国际高中师资造假# 话题下,家长晒出的聊天记录触目惊心:有教师在家长群坦言“我教的EJU数学自己当年只考了60分”,更有学生爆料“日语课老师用翻译软件备课”。据上海市教师继续教育协会调查,2023年日本方向国际高中教师中,具备中外双资质者不足15%,师生比普遍达1:30,远超教育部规定的1:12标准。“这相当于让无证司机开校车。”资深国际教育顾问李悦指出,师资短缺直接导致教学质量崩塌。
记者调查发现,大多机构的授课者为在读研究生或语言学校毕业生,半数未取得中国教师资格证或日本教育职员免许状。以上海纺工大日高部为例,其对外宣称的“40名全职教师团队”名不副实,企查查社保记录显示,2023年该校仅14人缴纳社保,2024年社保缴纳人数为34人,在职员工数为38人,再除去行政、财务、招生销售等人员外,教师人数可见一斑。
在小红书“国际高中避坑”话题下,家长自发整理的“五查清单”被转发超10万次:查办学许可证、查教师资质公示、查近三年真实录取名单、查宿舍安防备案、查税务申报记录。留学监理网创始人胡本未建议,家长应要求机构签署《学历认证保障协议》,并通过日本学生支援机构(JASSO)官网核查合作院校资质。
结语:警惕教育套利下的 “单程票”
纺工大日高的乱象并非个例,当留学热潮裹挟着升学焦虑奔涌而来,那些藏身于霓虹广告后的培训机构乱象,恰似迷雾中闪烁的虚假航标,正将无数家庭引入教育投资的险滩。资质模糊的“保过班”、偷换概念的“中日双轨课程”、甚至连办学场地都在写字楼间频繁迁徙的“游击式培训”……这些机构编织的“日本名校直通车”神话背后,是师资简历注水、课程体系残缺、后续服务缺位的现实黑洞。
这背后,或许是监管滞后的集中暴露,那些挂名学校、实为机构的所谓日本高中部,既不受教育部门监管,又能利用挂靠的学校逃避工商监察。据纺工大日高部官网公示在校生达250人,按其动辄十万/年的学费计算,年收入或超千万元,但其税务信息显示仍为“小规模纳税人(即季度销售额申报未超过30万元)”,个中问题一目了然。
如何避免沦为资本套利工具?业内人士建议,“上海各区均有公立高中和民办高中都设有国际部,家长在给孩子规划留学路径时,应多一份审慎,尽量选择正规学校。”
回归教育本质,家长需明白,没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合规的学历路径,任何捷径都可能让孩子陷入“国内无学籍、国外无学上”的双重困境。此外,监管部门拧紧资质审核阀门、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,才能让国际教育摆脱泡沫化陷阱,真正成为培养世界公民的摇篮,而非资本游戏的角斗场。
中国教育快报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0 www.eduyt.cn All Rights Reserved.